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念奴娇·插天翠柳

朱敦儒 朱敦儒〔宋代〕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炼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门前的翠柳不知道被谁人推上了一轮皎洁的思月,如凉水一般照在我的藤床上,如此良辰美景,我思绪飘飞幻想着飞入瑶台月宫,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的笙箫声,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名。
据说有可以使人延寿的药。然而“长生”的念头,只不过是世俗的妄想。两袖清风,满身清露,寒冷浸湿了萧条的白发,这些隐逸脱俗的情怀,恐是尘世之人无法理解,便也不向尘世之人诉说。

注释
①念奴娇:著名词牌名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名篇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中秋》等。
②瑶台:神仙居处。李白《清平调》有“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琼阙(quē):精巧华美之楼台。
③素娥:月宫仙女“嫦娥”。因月色白,故称“素娥”。
④争:怎么。如“争似”、“争忍”、“争知”、“争奈”等等。
⑤萧萧:头发花白稀疏貌。▲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词。

  开篇“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以问句起。这份奇丽“月上柳梢头”的景象恰是躺柳下“藤床”纳凉仰看天宇者才能产生的幻觉:“翠柳”伸向天空,而“明月”不知不觉便出现了,如同被推上去一样。加之月夜如水一般的凉意,更会引起美妙的幻想,于是纳凉赏月的词人飘飘然“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以下写词人凭幻想飞入月宫后所闻、所见及所感。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笙箫”,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吧。然而“玉锁”当门而“无人掣”,说明月宫清静,不受外界干扰,原本打算寻声暗问的词人不觉感到怅然。回顾天空,是“闲云收尽”,海光与月光交映生辉,炼成一片令人眩惑的景象。

  过片:“谁信有药长生?”则针对关于月宫的传说,抒发自己的见解。据说有玉兔捣药,这药可以使人延寿的。然而“长生”的念头,只不过是世俗的妄想。月中,只有“素娥新炼就”的“飞霜凝雪”而已,并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词人看来,人间那些“打碎珊瑚”之类的夸豪斗富之举,远比不上赏玩月中枝叶扶疏的仙桂来得超凡脱俗。“打碎珊瑚”出于《世说新语。汰侈》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这里信手拈来,反衬月中桂树之可爱,自然惬意。作者通过如此清空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美丽、纯洁、没有贪欲的境界。这里,他两袖清风,“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感到凡心洗尽,有脱胎换骨之感。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月下的梦,尽管美丽动人,却又无从对证,只能自得于胸怀,不可为俗人说。故结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深沉的感喟和对尘世的深切厌倦见于言外。

  这首词写藤床上神游月宫之趣,其间融入了月的传说,其境优美清寂,塑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似乎有意与充满烽烟势焰的人间对立。故前人或谓其为“不食烟火人语”。▲

赏析二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高耸人云直冲向天的翠柳几乎要够得着皎洁的月亮。词人笔触极其夸张,将这种奇崛的景象用问句道来:不知是谁推了翠柳一把,让它直耸月宫?如此一来,更给景色增添了几分神秘和瑰丽,且营造出一种清婉、美妙的气氛。

  “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词人的写作角度开始转变,上写天空中的明月,下写月光洒满床铺,空间感十足,一仰一俯,自然衔接。银亮的月光洒在床上,似凉水一般给人以寒意。词人惬意之中觉得自己仿佛飞入月宫,看见琼台仙阁。

  词人飞人琼台仙阁之后,又臆想出一系列所见所感,“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白蒙蒙的雾笼罩着整个月宫,增添几分迷离之感,沉郁顿挫的箫声若隐若现、可远可近,微风徐来,环佩之音叮当作响。作者运用一些悠远,冷清的意象,如“雾”、“笙箫”、“环佩”、“玉锁”等,极力打造一个冰清玉洁、与世隔绝的仙境。在词人看来,月宫是个极清净、神秘的处所,既没有天兵天将把守,又没有玉锁把门。“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等云朵散去之后,又呈现出“海天相接”的光辉胜景,美不胜收。

  词人在下阕开头又用问句开篇,前后呼应,“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炼就,飞霜凝雪。”与上阕不同的是,这是个设问句。作者自问自答,对于谁有长生不老药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认为,所谓不老药,不过是嫦娥新炼制的凝霜而已,而非传说中的玉兔捣药。这也体现了词人立意上的标新立异。

  “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被石崇斗富时打碎的那株枝繁叶茂的名贵“珊瑚”,远远没法跟月宫中玲珑的桂树相提并论。“横绝”二字生动形象地突出月宫桂树的不同凡响、超凡脱俗。

  “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词人之前所有的铺叙都是为了抒发内心的感受,此三句一语中的,是全词的主旨句。“洗”字意在表明作者的心志,脱去尘世的外衣,给心灵以洗礼。但词人的心态和志向都是压在心里的一个梦,“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这种隐逸脱俗情怀恐怕尘世之人无法理解,自然也不必向外人道来。语意深沉,感慨痛切。

  该词写藤床上神游月宫之趣,其间融入了月的传说,其境优美清寂,塑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似乎有意与充满烽烟势焰的人间对立。▲

创作背景

  1147 年初秋,由于朝廷内投降派得势,爱国志士纷纷斥退,收复中原日益渺茫,词人的一腔热忱付之冰海,满怀的期望变成极度的失望。于是词人为了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向隐逸之路寻求归宿,写下了这首词。

朱敦儒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猜您喜欢

颂十玄谈·心印

释印肃释印肃 〔宋代〕

将喻红炉火裹莲,精金百煅转光鲜。
居尘不染随宜用,始觉松风解说禅。

赠道士李岫云

陈郁陈郁 〔宋代〕

闻说读黄庭,经年远俗情。
为能参溟涬,因不赋汪用不着。
客满转呼酒,诗高偏避名。
谪仙游戏耳,终有玉函迎。

因学者问生死到来如何抵当答以四偈 其四

释梵琮释梵琮 〔宋代〕

生死到来何抵当,月明静夜共商量。荷华荷叶通消息,一阵风来一阵香。

赠道流

陆游陆游 〔宋代〕

羽人邂逅饮旗亭,自说经年醉不醒。
曾伴翰林游赤壁,仍邀内史写黄庭。
古琴蛇蚹评无价,宝剑鱼肠托有灵。
太华何时寻此约?九霄风露宿青冥。

读易彻章呈濠乐主人

丘葵丘葵 〔宋代〕

侬是寒江独钓人,曾偕樵叟见羲文。
当时也似吞三画,今日翻难说七分。
萱草不堪濒外望,梅花岂是野中群。
解颐一笑明年事,未别先愁日暮云。

相见欢 鸳鸯

董元恺董元恺 〔清代〕

珍禽两两回翔。狎芳塘。惹得多情儿女,绣罗裳。

嗔伊并,惊伊散,忽分行。刚到荷花深处,又双双。

之官五羊,过太和县登快阁,观山谷石刻,赋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庐陵山水说西昌,天遣金华印此邦。
诗本道他将取去,如何遗下一澄江?

宿农家

戴复古戴复古 〔宋代〕

门巷规模古,田园气味长。
小桃红破萼,大麦绿衔芒。
稚犬迎来客,归牛带夕阳。
儒衣愧飘泊,相就说农桑。

咏史

陈普陈普 〔宋代〕

丙夜沈沈讲未停,故人重话旧时灯。半篇说命良依约,舜典周官总未曾。

次韵德麟吴越山水

陈师道陈师道 〔宋代〕

吴山那可说,已觉心耳静。
忍事如忍欲,可遏不可骋。
人生如此耳,黄白满朝镜。
宁怀斗升粟,不理东南艇。
君从湖上归,颇说寒事竟。
沙草柔动色,溪喧鱼不定。
烦君冰玉句,缓作江湖兴。
君诗如静女,妙绝人所敬。
不更风雨秋,下有桃李径。
试写孤竹君,名成三绝郑。
© 2023 好牛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