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别泪绛于枫,病脸黄疑菊。剪得垂杨没一丝,直恁霜天毒。
沿路访梅花,暗里东风促。愁到今年欲尽时,又把春来续。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吕仲及适安堂
陈天麟 〔宋代〕
颂古四十四首
释师范 〔宋代〕
乌使君
林宗放 〔宋代〕
写竹寄俞潮宗先生
王绂 〔明代〕
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
方回 〔元代〕
与性上人
释慧空 〔宋代〕
谕学
孙复 〔宋代〕
承枢札致祭羊公太傅庙有作率舜章同赋
杨维桢 〔元代〕
先公三池祠室学官相传占为公署同年李南才毅
李流谦 〔宋代〕
送蒙斋赴召六首
包恢 〔宋代〕